陈阿盛-凯发k8天生赢家一触即发

劳模风采

您当前的位置: 凯发k8天生赢家一触即发 - 劳动风采 - 劳模风采

陈阿盛

作者:市总工会   发布时间:2010-08-09 09:35
    陈阿盛,中共党员,1953年3月出生,1991年6月入党。现任定海区岑港镇桥头社区(村)党委书记。陈阿盛同志自1996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带领全体村民因地制宜积极寻找致富路子,大力发展农村经济,努力推进村庄建设,使昔日一穷二白的贫困村变成了民居整齐气派、道路洁净宽畅的现代新农村、舟山市首批小康社区(村)。陈阿盛本人也先后获得舟山市优秀村干部、市劳动模范、市优秀共产党员、浙江省劳动模范、省“双带”好党员、省优秀共产党员、省农村党建“三级联创”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。
    一、勇立桥头,致富群众显身手
   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,位于岑港水库上游的晶星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经济白板村,村里穷得连正常的办公费用和村干部的报酬也难以落实。为了尽快脱贫致富,村民们日夜盼望有一个好的带头人。于是镇党委把目光瞄准了正在外做生意的共产党员、村委会委员陈阿盛。当时的陈阿盛正在嵊泗承包一个建筑工程,年收入约8万元;如果回村当支书,月工资仅380元。家里人都劝他还是做生意好,到这样的白板村不会有什么前途。然而,陈阿盛想的却不一样,他说“村里还有这么多人没脱贫,生 活困难,作为一个共产党员,没有理由自己一个人致富,而是要带领大家走共同富裕之路。” 
    1996年晶星村党支部进行换届选举,陈阿盛以高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。一上任,他就组织村干部制订发展规划:两年之内让晶星村摘掉贫困帽子,四年之内让晶星村跨入小康村行列……一副催人奋进的图景让全村人看到了希望!
    陈阿盛上任之初,正遇岑港水库建设、村民拆迁安置。如果抓住这个建设契机,大规模招商引资,晶星村经济就能得到飞跃,而一旦处置不当,也可能引发拆迁矛盾。为此,陈阿盛每天起早摸黑,一方面抓好拆迁户安置规划,为建设岑港镇第一个新农村——晶园新村忙碌着;一方面整合土地资源,为村里创办企业四处奔波,做好招商引资工作。
    在陈阿盛的努力下,1997年3月,第一家村办企业——岑港水泥预制品厂办起来了。他还自掏腰包4000多元,到萧山、湖州、宜兴等地考察,先后引进水泥预制品厂、锯板厂、五金加工厂、水上加油站、安邦工具厂、泽乡土特产公司、服装厂。为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,村里投资12万元建成11间厂房。当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20万元,一举摘掉贫困村帽子。经过几年的发展,到2008年,原村集体资产累计达1000余万元。陈阿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兑现了上任之初作出的承诺。
    2002年5月,晶星村和其他6个村合并成立桥头社区(村)。作为社区(村)党总支书记的陈阿盛,想方设法做强社区(村)集体经济。2006年,他从外地引进微士林机电公司,安置闲散妇女20余人。这些妇女在机电公司的每月收入在1000元以上;2007年又引进2家机械加工厂,安置30多名劳动力就业。
    集体富不算富,大家富才是真的富!为了让村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,陈阿盛把目光瞄准了村里闲置的山林旱地。百姓说的好,“村看村,户看户,村民看的是干部!”2000年,他自筹资金,在无人问津的鹅鼻岭上承包了300多亩山林,顶烈日,冒严寒,硬是在荒山秃岭上开出了一层层梯田,还自费修通了盘山公路。终于建设成了岑港镇第一个农业示范基地,种植瓜果蔬菜、放养家禽的立体化种养模式,当年就获利10多万元。当看到陈阿盛的果园内硕果累累时,村民们不再犹豫,纷纷利用闲置山地种植果木。而此时的陈阿盛则走进农户果园,向村民义务讲授果木培育技术。现在,全村已有600多位村民进行果木种植,新开发山林面积1000多亩,种植各类果树12万株,村民因此每年新增收入650多万元。2008年,为解决果农销路难问题,陈阿盛又牵头成立了社区果木合作社。如今,桥头社区(村)的山地已变成郁郁葱葱的生态园区,果树成林,鸟语花香,呈现出一派生意盎然的景象。
    二、情系百姓,扶贫帮困暖人心
    2002年晶星村并入桥头村,陈阿盛担任新村党总支书记。上任后不久走访村民过程中,看到村里几位孤寡老人住房破旧,他一面向老人表示歉意,说自己工作没做好;一面把解决老人的居住问题摆上工作议程,他多方积极筹措资金,在2003年,将村里7间旧房进行翻修,让老人免费居住。老人们说:“阿盛书记比我们自己的亲儿子还要亲。”
    面对农村老年村民生活金来源少,生活相对困难的状况,陈阿盛主动把身板硬朗的花甲老人请到自家果园当护工,按月付酬。对失去劳动能力的生活困难村民,陈阿盛经常自掏腰包买好生活用品送过去,还时不时地塞给他们几百块钱。十几年来,陈阿盛用自己的钱资助五保户、困难户的就达6万多元。
    “阿盛书记为人好,他对困难群众关心足了。”村民们对陈阿盛的夸奖一点不过分。现任桥头社区(村)主任的柴文波对发生在几年前的一桩事至今感慨万千。那年6月,阿盛书记因病在舟山医院住院,确诊是胃癌。在去上海动手术之前,他得知村里的贫困户柴信华生病也要动手术,便瞒着家人偷偷从医院跑了出来,拖着虚弱的身体,专程去看望柴信华。村干部知道后,对他说:“书记啊,你自己身体都这样了,还惦记着村民啊!”陈阿盛说,“我答应过信华的,我这趟不去看,下回不知道是不是还能看见了。”听着这些话,一旁的人都潸然泪下。看到阿盛书记这么惦记自己,柴信华哽咽着拉着书记的手说:“书记啊,你千万……千万要照顾好自己呐,我们村不能缺了你啊!”柴信华的妻子每每说起阿盛书记对他们的照顾,眼泪就止不住地往下掉。“家里不富裕,都是阿盛书记时不时地接济我们,这钱都是他自己的啊!就连我们家的房子漏雨了,都是阿盛书记带着泥水匠修好的。没有他,我都不敢想象这个家会成什么样子。”
    村里有一个归正人员,回来后无所事事,陈阿盛就叫他通过搞养殖致富。起初该村民不想干,一怕投资大,二怕养不好。于是陈阿盛就手把手地向他传授养殖技术,并给他提供启动资金,扶他走上致富路。在他的帮助指导下,该村民开始搞养殖,第一年收入就超过3万元,此后他又在陈阿盛的鼓励下开垦果林,经济效益也相当可观。该村民不仅成了定海区青年星火带头人,还被推荐为省级青年星火带头人。他逢人便说:“跟着这样的干部干,我对未来充满信心。”
    三、廉洁自律,无私无畏是本色
    “公生明,廉生威”,无私才能无畏。陈阿盛深知,党员干部只有廉洁自律,才能取信于群众。对自己的钱,陈阿盛手头“宽松”,花村里的钱却十分“抠门”。他上任之初就对班子成员定下两条规矩:一是村集体的钱谁都不能借一分;二是不能报销餐费和招待费。陈阿盛的廉洁自律,在桥头社区(村)乃至岑港镇都是出了名的。从1996年担任村支书起,他从未领过一分工资,财务结算单表明:陈阿盛工作至今应领工资总额已经超过了21万元。而这些钱都用来补助村里的贫困户或社区(村)建设了。社区财务账里找不到陈阿盛的一张报销单,就连他为社区跑业务的车船费、住宿费都是自己掏腰包,这样,他每年至少要倒贴1万元以上。群众都说:“我们现在对干部很放心,因为有阿盛书记这样的带头人在,为老百姓办事也一定能尽心尽力。”
    陈阿盛担任村支书十几年如一日,凭着对党的事业的挚爱,带领一方百姓走上了富裕路。他先后获得省劳动模范、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。他多年为社区百姓无怨无悔地付出,得到了家人的支持。他的妻子用最朴素的语言支持丈夫:“阿盛啊,你为大家办事情,苦是苦,累是累,但为了大家伙儿,值得呀!”14年的操劳,14年的坚守,已经沉淀为一种精神!当一个人为群众不辞劳苦、甘心付出时,越来越多的人会记住他——心底无私的好书记、科学发展观的忠实践行者——陈阿盛!

网站地图